纳业无忧欢迎您 !

微信
手机版

导师问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怎么回答-考研建议跨专业吗,选择考研专业需要关注哪

2024-06-16 19:04:06 来源 : 互联网 围观 :
导师问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怎么回答-考研建议跨专业吗,选择考研专业需要关注哪

考研建议跨专业吗,选择考研专业需要关注哪

在选择跨专业考研之前,必须想明白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原因大体上不外乎兴趣、就业和提高学历三个方面。

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读本科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本专业,甚至学起来就很吃力。而在参与实习、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中逐渐发现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兴趣和天赋,于是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的打算。

另外一部分同学或由于高考被调剂到学校弱势专业或入学后逐渐认识到本专业就业形势不明朗之后,为了日后谋得一份好工作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生化环材一直自嘲为「四大天坑专业」,土木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也不复往日辉煌。倒是近些年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吸引了不少同学转行跨考CS。

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单纯为了一份研究生学历,选择门槛相对较低的专业跨考。

明白自己最初的目的很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到你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跨专业考研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跨专业考研很常见,但不等于可以盲目选择。

本科期间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浅显,仅凭几本教科书和几次考试就断定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还有些草率。尤其是对于要跨考的专业,本身更缺乏专业知识的了解,如何能保证跨考之后不会出现心理落差呢?

因此,决定要跨专业考研之前,一定要对相关情况仔细了解。正如知乎用户

@阿米的柴火饭

所举的例子,如果在本科期间认真学习并系统研究过本专业,在仔细考虑到以后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以及个人兴趣之后,发现该专业确实不适合自己,此时再考虑跨专业才是理智的决定。

想跨专业考研,怎么选择专业?

如果已经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建议去图书馆看一下相关专业的书籍并咨询一下该专业同学平时的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判定是否与自己想象中一样。

另外,跨专业考研通常在基础学科相似的范围内进行,或者从传统工科、理科跨到社会人文学科。如果是从社会人文学科向理工科转行,要考虑到自己的数学、物理等基础,难度很大。

此外,跨专业考研即使顺利通过考研初试,还面临着复试以及未来就业是否会受到歧视的问题。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各院校及老师十分欢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跨专业不仅不是劣势,反而是一种优势。而深圳招聘编制老师时,一般会要求本硕专业一致。这些都需要大家事先做好充分了解。

以上问题全都明确之后,基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要跨专业考研了,那么,在专业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1、以就业为导向:

就业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薪资和行业前景;二是个人兴趣和能力。如果只看前者,一定程度上,行业的能量大于个人能力。当下,互联网行业大热,在互联网公司中可以看到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程序员工资高的本质其实是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的,未来5G商用普及之后,互联网行业还有潜在红利空间。

相对之下,传统行业的发展趋于稳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饱和,土木、机械逐渐成为大家口中的劝退专业。生化环材的就业也逐渐狭窄。这些都是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但各行各业总有人要工作,跨专业时考虑个人需求选择专业就好。

2、以兴趣为导向:

以兴趣为导向的跨考其实也和未来就业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述,不可仅凭表面兴趣做决定,一定要仔细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最好可以在考研之前看几本该专业的经典教材,并找一份相关实习体验一下。

3、以学历为导向:

纯粹为了一份研究生学历而选择跨专业考研,只要考虑哪些专业和院校相对简单就好。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无疑是最难考的。那么,哪些专业比较好考呢?一般来说,新闻、中文法硕等不考数学的专业,考试门槛会比较低。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专业每年都是跨考的热门,竞争十分激烈。另外,就是各院校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以及几乎无人知晓的冷门专业。

跨专业考研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判断掌握相关专业的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跨考专业。

祝大家都能理智决策,顺利上岸!

跨专业考研是不是只能考专硕

不是,我本科会计学,跨专业考取法学硕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硕。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什么:

1、报考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因为个别院校会对专业等作出限制,如2019年青岛大学硕士招生简章明确要求:我校学术学位各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门类报考,同等学力考生只能报考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

2、一旦需要调剂,难度非常大。本人就是经历过调剂的,当年因为没有过报考院校英语线,不过好在过了国家线,于是选择调剂,但是调剂只能调剂到学术型硕士,不能调剂到专业硕士。法律类学硕与专硕的招考人数数量相差非常大,当年我调剂的学校学硕要3个,专业硕士50个。

3、报考前尽量咨询,导师是否接受跨专业考研。除非笔试分特高,面试表现优秀,有的导师是不喜欢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的。觉得跨专业基础不好,而且定性差,不过这也因人而异,最好报考前咨询导师。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请关注“考研过来的基层90后”。请转发给需要的人

想跨专业考研究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跨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劣势

不要以为选择跨考专业,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就白学了,要多去发现自己的本科专业与跨考专业之间的联系。毕竟,从文科专业直接跨到工科只是少数。如果最后进入复试,跨考专业经历很有可能成为大家的闪光点。有些导师就是喜欢跨考专业的学生,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来丰富自己的思维路径和某些小方向纵深领域的研究。

比如说,你的本科专业是语言类,报考新闻传播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上的优势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所以,有的时候,跨考专业并不是你的缺点,反而能让你成为独特的那一个。

转换思维,多加思考

对于跨考专业来说,专业课是其中一大难关。多了解跨考专业的行业动态,拓宽专业知识面,尽可能早的准备专业课复习,让自己尽快熟悉跨考专业的学科思维。

如果你选择的是法学,法学重证据重逻辑,必须要用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且逻辑严密;而文科类专业答题更注重自圆其说,经常涉及背景、过程、原因等等;所以说,专业思维的转化对于跨考专业备考很重要。

跨考小建议

1.理工科(学过高数)跨考专业相对容易。可以选择跨考到与本专业专业课有交叉部分的其他理工科;理工科跨文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门槛通常比较低。

2.本科是文科类(没学过数学)尽量不要选择需要考数学的专业。

3.不要选专业门槛很高的专业,比如说医学。

跨专业考研有哪些忌讳

1.不要只看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要一昧追求热门,而忽略了兴趣和专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远比跟风选择热门好太多!

2.信息闭塞可要不得

考研最忌信息闭塞,只知道闭门造车!建议大家可以找下身边和自己同一专业,跨考到同一专业的学长学姐取取经,同一路径,更有可复制性!

3.部分专业有限制

部分专业可以接收跨考生,但会要求有一定基础。例如一些艺术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相关专业等。如果没有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因为基础不足而吃力。有的专业由于专业性很强,限制本科专业。一般来说,很多医学类专业会有限制,如果你本科不是法学专业,就不能报考法律硕士(法学),只能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考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考研和本专业考研的要求在复试和初试的要求是一样的。分数线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跨考生就放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没基础就提高分数。

跨专业考研的限制条件

1.专业是否限制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2.是否需要基础

有一部分专业是可以接收跨专业考生的,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研,即使侥幸考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是一场噩梦,这样跨专业考研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是否需要加试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4.地域是否有限制

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专业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

5.分数线是否不同

有考生会疑问,是不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分数线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呢。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吗?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语言类专业。

本科学的就是心理学,想跨专业考其他学科研

您好;我们本科学的是师范院的心理学吗?还是医学的临床心理学?先说第二个劲量不要夸。要是师范院的心理学的话跨专业的可以的。可选择的也不少、比较容易的有我们院的其他专业。都可以随便跨考的。现在考 教育学的专硕的多、将来做老师的。

专业的话推荐考专硕(学科)地理、数学、英语呀、自己喜欢并且能做哟的专业。考试科目一政治、科目二英语、科目三专业课一333教学综合(150分)(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科目四专业课二(150分),考察和所选专业相关的知识。

要是学硕的话:科目一政治、科目二英语、科目三是311教育综合(300分)(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以下是教育部规定的专硕方向

职业技术教育045120、教育045100、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思政)045102、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物理)045105、学科教学(化学)045106、学科教学(生物)045107、学科教学(英语)045108、学科教学(历史)045109/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学科教学(音乐)045111、学科教学(体育)045112、学科教学(美术)045113、现代教育技术045114、小学教育045115、心理健康教育045116、科学与技术教育045117、学前教育045118、特殊教育045119、学校课程与教学045171、学生发展与教育045172、教育领导与管理045173、汉语国际教育045174。以下是学硕的方向教育学040100、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教育法学。还有不知道的数学底子可好、要是还行的话可以试一试理论经济学下面的理论经济学020100、政治经济学020101、经济思想史020102、经济史020103、西方经济学020104、世界经济02010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数三要求不高。还有比较好的公认的法硕(非法学)所有全国统考、专业课都是记忆为主的。所有考生都是零基础学容易考上名校的。其他专业不适合做我们了就最后安排好时间、高效率的学习、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吧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你的转发,我的10w 爱你们的刚出炉、新老师

大一就考虑跨校跨专业考研合适吗

如果题主已经笃定什么是一生所爱,合适。如果题主还没探索自己的种种可能,现在就盲目定下未来的方向和专业选择为时过早。

大学除了学自己的专业之外,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开拓自己的软实力。高考前,很多人的标准都是应试考上好大学,忽略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培养。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出来了不同学生的事业、沟通表达、领导力等等软实力的差异。大学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就是探索和培养自己软实力。有些错误大学的时候可以犯,步入社会再犯,付出的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不建议大一开始就直接准备考研。

  • 还未了解自己、何谈专业,做考研这个决定都为时过早,更不要说跨专业考研

记得么?上一次孤注一掷为了一个目标长时间的努力,是什么时候?是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更是多少人唯一的逆天改命的机会。高考过了,下一个是翻身的机会是考试么?是考研么?是考博么?是考公务员么?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个答案因人而异。有的人本科毕业的时候,因为自己成绩好缺没有成绩差的同学找到的工作好,而郁郁寡欢。有的人因为自己成绩不好也拿到了一个自己还不错的工作,而沾沾自喜。步入社会步入职场,有多少时候是因为一张考卷和分数决定未来的?很少。而人生中因为知识跨越层级改变命运可能最大的机会就是高考,但很遗憾考研考博考公务员不一样。人成长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认识自己也认识差距。明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的所在在本科阶段更重要。否则人的这个成长只会一拖再拖,考研不理想,那么就直接去准备考博,考博不理想,还能考什么?不要让一次又一次的学位考试成为自己弥补高考的遗憾。因为没有遗憾的同学已经打开了新的篇章,过多的花费时间弥补高考遗憾可能意味着离原来的同学越来越远。迎头赶上,不是从头再来,而是更快的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快速进步。可能这是一条更好的不掉队的。当然对于一部分同学考研能让一下提升两个层级,或者说像高中一样,就把考研当成人生所有目标的同学,那么考研可以成为四年的目标,可以从大一开始准备。那么请记住这条路不好走,高风险不一定有高汇报。毕竟失败的例子是很少上新闻或者知乎的,而幸存者偏差充斥着报喜不报忧的各种榜单。

  • 还未了解自己、更未深入了解专业,直接为了一个看似高的职业生涯起薪和待遇,赌六年的时间为时尚早

从大一到研究生毕业最少要6年的时间,以计算机为例,现在大一做跨专业考计算机研究生的这个决定为时尚早。六年后,计算机行业是否还是蓬勃上升、点钟的太阳?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入职起薪还是否能够傲立其他学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的水平是否让自己在计算机这个行业有更好的上升空间?本科四年的差距是否能够通过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让自己在35岁程序员的枷锁下存活?太多的“是否”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更让这个决定充满了式的风险。

总结一下,可能一个准确对自己的了解和定位,一个清晰的差距分析,能更帮助自己做个决定。不如趁本科阶段,多社会实践多实习,了解自己的专长,给自己软实力定位,同时学好本专业,同时也多看写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相关的书籍,旁听一些课程,让自己有个了解,起码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习别的专业,能不能学好,再做决定。与此同时,本科辅修、双学位等项目也是可以让你更多的接触计其他专业,同时降低自己的机会成本。

以上,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专业不好,转专业还是跨专业考研。转专业和

谢谢邀请,两种办法都是转业的途经。转专业往往在大一前段有想法,经努力后在大二初转专业成功;跨专业是错过了转业时期,在大四上前期参与考研。由此决定你怎么做,是看你在一个什么学期,如大一刚开学不久的新生,建议转专业的办法,如是大二及以后学期,创建议做好准备跨考研。

对于法学专业较好的学校有:

大学985211综合类1

政法大学211政法类2

北京大学985211综合类3

武汉大学985211综合类4

华东政法大学政法类5

西南政法大学政法类6

清华大学985211理工类7

吉林大学985211综合类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财经类9

厦门大学985211综合类10

上海交通大学985211综合类11

南京大学985211综合类12

复旦大学985211综合类13

南京师范大学211师范类14

山东大学985211综合类15

四川大学985211综合类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财经类17

苏州大学211综合类18

中山大学985211综合类19

重庆大学985211综合类20


大专生可以换专业考研吗

可以的,不过呢,比较困难!

现在一些院校在进行专科生招生时,会在招生简章中提出两个要求:

1.毕业两年,达到本科同等学历,并选取本科主干课程中的科目进行加试或复试,有些院校还有英语要求,论文要求;

2.不可跨专业进行报考,只能是本专业,或是类似专业;

为什么不同学院有一样的考研专业

因为硕士专业还是太宽泛了。比如说人大统计学院也同样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但是他们做的东西就纯粹的生物统计。而同样的其他学校公共卫生学院也都有这个专业,但是一般就是偏向于做疾病的流行病学的老师比较多。

而当然,流行病学还不够细,在报专业的时候,很多院校不会给出老师具体的方向,但要是给了,就能知道具体的专业是什么了。

比如说流行病中,有的老师做的主要是临床试验,有的老师做的是分子流行病学,有的老师做的是妇幼保健,慢病的,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这才是具体专业。

大二下学期决定跨专业考研合适吗

第一,要充分地认识要考的专业。要了解它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找工作的具体行业是什么?自己这个专业哪些学校在这一领域实力比较高等等。因为有些专业,它可能需要研究生期间做大量的实验,但是一些学生他将来不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这就使得他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考研目标发生了,因此自己在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的进行分析。

第二,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研究生会跟着导师做一些科学研究和课题的申报工作,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话,在研究生期间也是学的非常的痛苦,感觉不到自己学习快乐所在。如果自己学习的专业需要每天待在实验室,但是自己又不想待在这,所以研究生生活过的就不会好。

第三,跨专业考试难度如何。事实上很多热门的专业,比如说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英语分数可能会比较高,而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虽然喜欢这门专业课,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未必能够心满意足,因为这一学科他们的英语单科一区分数线,大概都是在50分以上。因此跨专业就可能对英语成绩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自己以后是否继续深造。如果自己将来想在自己跨专业的这个领域继续深造,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尽量选双一流的高校,不要再选择之前的211高校了,因为目前考博制度也在逐渐的改革当中,很多重点大学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生考试,已经基本上采取申请考核制了。这就意味着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在进行考博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机会,因此在考研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五,学校的毕业的要求是否严格。一般而言国内研究生普遍都能毕业,但是近年来一些双一流大学进行了研究生毕业制度的改革,规定研究生在毕业期间必须发表1篇或若干篇的核心论文,或者说其他论文,因此研究生在考研的时候就要提前打探一些消息,看自己能否适应这样的学习要求。

第六,研究生导师是否介意学生跨专业考研。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其他同学的跨专业考研经历来看,大部分的老师并不介意学生跨专业考研,但他们比较介意跨专业考博。因此在研究生跨专业可以,也不必担心老师对自己有看法。同时还必须说明的是,在考研的时候,导师的选择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它和考博不同,考博是先联系导师,然后再去考试,但是考研的时候是先去选择学校,等你上了研究生之后再去分配导师。这是他和考博不同的一点,因此如果你想考研的话,大可不用担心这一点。

硕士

当然跨专业考研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在就业的时候,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喜欢招聘本硕专业一致的学生,因为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专业素质能力较高。因此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比较吃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如果想将来继续从事学术方面的研究,考博的时候,一些博导可能会比较介意学生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不符,这也是跨专业考研不好的一面。

最后,需要给您说明的一点是,考研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考研也不是为了容易考上而去考研。实际上一些考数学的专业,他们的就业一般会比较好。从目前一些研究生的就业来看,比如说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他们的就业可能不是特别的理想,研究生毕业之后还需要继续的研究、继续的深造,才能有所出路。因此在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千万不要盲目的考研,否则会致自己将来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依然像本科时候一样,就业困难。

教育学同学能不能站在教育学角度阐释一下跨

问达教育学教育学同学能不能站在教育学角度阐释一下跨专业研究生的利弊 添加评论 邀请回答 举报 分享1人已关注 添加评论 邀请回答 举报1关注者1个回答exxe惺ta_tan…点赞。从宏观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是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但是从我们教育学学子的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生也一定程度上因学科交叉" 接受两种不同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思维开阔"知识面广"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弹性需求。跨学科硕士的优势时非常明显的,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硕士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成为综合型’通用型高级人才。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从教育学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非常显著,比如:1.硕士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非跨专业硕士生经过本科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有一定学科积累。专业知识相对扎实,但跨专业硕士生跨越两个专业领域,在原专业与现专业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原有专业知识难以迁移或融合到新学科中新与旧之间脱节缺乏学科背景知识支撑, 如果所学新专业难度较大。加上学习投入不足时专业壁垒的矛盾容易使跨专业硕士生在学习中产生水土不服。2.导师团队包括任课导师和专业导师。面对跨专业硕士生任课导师囿于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认为跨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不足,以刻板印象做出机械归类,并把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带到课堂。部分导师的教学模式也可能会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在课堂上, 任课导师可能会不自觉以学术权威另眼相待和高姿态对待跨专业硕士生,从而导致师生缺乏平等课堂互动减少。从宏观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是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但是从我们教育学学子的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生也一定程度上因学科交叉" 接受两种不同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思维开阔"知识面广"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弹性需求。跨学科硕士的优势时非常明显的,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硕士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成为综合型’通用型高级人才。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从教育学角度来看,跨专业硕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非常显著,比如:1.硕士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非跨专业硕士生经过本科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有一定学科积累。专业知识相对扎实,但跨专业硕士生跨越两个专业领域,在原专业与现专业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原有专业知识难以迁移或融合到新学科中新与旧之间脱节缺乏学科背景知识支撑, 如果所学新专业难度较大。加上学习投入不足时专业壁垒的矛盾容易使跨专业硕士生在学习中产生水土不服。2.导师团队包括任课导师和专业导师。面对跨专业硕士生任课导师囿于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认为跨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不足,以刻板印象做出机械归类,并把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带到课堂。部分导师的教学模式也可能会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在课堂上, 任课导师可能会不自觉以学术权威另眼相待和高姿态对待跨专业硕士生,从而导致师生缺乏平等课堂互动减少。阅读更多发布于 2019-01-08 1 添加评论 收藏 举报相关问题教育学的同学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教育学教育学的同学为什么也要学习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呀教育学学教育的同学能不能分析一下江苏湖北的高考减招事件?教育学江苏高考学前教育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毕业班的情况?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学(education)专业就业分析、申请攻略和院校推荐大全教育学

相关文章

标签列表